 
     
             
                 
                 
                | 《管理学》课程说明书 | |||||||||||||||||
| 一、主讲教师信息 | |||||||||||||||||
| 姓 名 | 曹之然 | 性别 | 男 | 学历 | 博士 | 职称 | 讲师 | ||||||||||
| 研究方向 | 战略管理、创业管理 | 工作单位 | 聊大商学院 | ||||||||||||||
| 讲授课程 | 管理学 | ||||||||||||||||
| 
 | 
 | 
 | 
 | ||||||||||||||
| 二、课程信息 | |||||||||||||||||
| 课程名称 | 中文 | 管理学 | 先修课程 | 无 | |||||||||||||
| 英文 | Management | 课程性质 | 专业核心课 | ||||||||||||||
| 学时/学分 | 48/3 | 授课范围 | 商学院2010级工商管理专业本科4、5班 
 文学院2008级文秘教育专业本科6班 | ||||||||||||||
| 授课时间 和地点 | 周一7-8节11a-304 周二1-2节3a-207 
 周三1-2节3a-220(单周) 周三3-4节11a-104 | 人数 限制 | 无 | ||||||||||||||
| 课程简介 | 《管理学》是经济类和管理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很多院校考研的指定专业课之一。课程分总论、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六部分。主要作用在于使学生对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理论以及管理职能有一个比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 | ||||||||||||||||
| 三、教学资源 | |||||||||||||||||
| 指定教材 | 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复旦大学出版社,第五版 | ||||||||||||||||
| 参考文献 | [1]斯蒂芬·P·罗宾斯 管理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加雷思·琼斯,珍妮弗·乔治 当代管理学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3]理查德·L·达夫特 管理学原理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4]厉以宁,曹凤岐 中国企业管理教学案例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5]郭咸纲 西方管理思想史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6]芮明杰 管理学:现代的观点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 ||||||||||||||||
| 四、教学信息 | |||||||||||||||||
| 教学目标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了解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产生与演变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主要理论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贡献;熟悉管理过程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其组织方法;在熟练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应能利用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各类经济组织中的具体管理问题。 | ||||||||||||||||
| 教学进度 (以周为单位) | 课堂讲授 | 实验、实习、作业、课外阅读及参考文献等 | |||||||||||||||
| 教学内容摘要 (章节名称、讲述的内容提要,课堂讨论的题目等) | 内容及时间、地点 | ||||||||||||||||
| 第1周 | 第一章第一节 人类的管理活动 
 第二节 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第三节 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第四节 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 ||||||||||||||||
| 第2周 | 第二章第一节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第二节 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第三节 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第四节 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 ||||||||||||||||
| 第3周 | 第三章第一节 管理原理的特征 
 第二节 系统原理 第三节 人本原理 第四节 责任原理 第五节 效益原理 第四章第一节 企业管理为什么需要伦理道德 第二节 几种相关的道德观 第三节 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因素 第四节 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 第五节 企业的社会责任 | 三鹿奶粉事件 | |||||||||||||||
| 第4周 | 第五章第一节 管理的方法论 
 第二节 管理的法律方法 第三节 管理的行政方法 第四节 管理的经济方法 第五节 管理的教育方法 第六节 管理的技术方法 第六章第一节 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 第二节 决策的类型与特点 第三节 决策的理论 第四节 决策的过程与影响因素 第五节 决策的方法 | ||||||||||||||||
| 第5周 | 第七章第一节 计划的概念及性质 
 第二节 计划的类型 第三节 计划编制过程 第八章第一节 目标管理 第二节 滚动计划法 第三节 网络计划技术 第四节 企业资源计划 第五节 业务流程再造 | 联想决定收购IBM PC | |||||||||||||||
| 第6周 | 第九章第一节 组织设计概述 
 第二节 组织设计影响因素分析 第三节 部门化 第四节 集权与分权 第十章第一节 人员配备的任务、程序和原则 第二节 管理人员的选聘 第三节 管理人员的考评 第四节 管理人员的培训 | ||||||||||||||||
| 第7周 | 第十一章第一节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第二节 直线与参谋 第三节 委员会 第十二章第一节 组织变革的一般规律 第二节 管理组织变革 第三节 组织文化及其发展 | 通用电气公司的组织管理 | |||||||||||||||
| 第8周 | 第十三章第一节 领导的性质和作用 
 第二节 理想的领导者与领导集体 第三节 领导方式及其理论 第四节 领导艺术 第十四章第一节 激励的性质 第二节 激励理论 第三节 激励实务 | “闲可钓鱼”与“无瑕吃鱼” | |||||||||||||||
| 第9周 | 第十五章第一节 组织中的沟通 
 第二节 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 第三节 冲突与谈判 第十六章第一节 管理信息及其特征 第二节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第三节 管理信息技术的运用及发展 第十七章第一节 控制原理 第二节 控制的要求 第三节 控制过程 | 施贵宝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 |||||||||||||||
| 第10周 | 第十八章第一节 预算控制 
 第二节 费预算控制 第三节 成本控制 第四节 其他控制方法 第十九章第一节 创新及其作用 第二节 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创新的过程和组织 | ||||||||||||||||
| 第11周 | 第二十章第一节 技术创新的内涵和贡献 
 第二节 技术创新的源泉 第三节 技术创新的战略及其选择 第二十一章第一节 企业制度创新 第二节 企业层次结构创新 第三节 企业文化创新 | 英特尔公司创新文化 | |||||||||||||||
| 第12周 | 复习 | ||||||||||||||||
| 教学方法 与手段 | 通过教材进行基本内容讲解,理论联系实际,并辅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 ||||||||||||||||
| 学习方法 | 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课后复习。 | ||||||||||||||||
| 五、实践教学(含课程实验、课程论文、读书报告、文物考察、野外实习、写生等) | |||||||||||||||||
| 本课程的实践环节主要有案例分析、教学游戏、课堂讨论等,通过实践教学使同学们对管理基本原理深入理解、灵活应用。 | |||||||||||||||||
| 六、成绩考核 | |||||||||||||||||
| 平时成绩 | 占总成绩的40%,考核依据是上课到课率和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 ||||||||||||||||
| 期末成绩 | 占总成绩的60%,考核依据是期末试卷分数。 | ||||||||||||||||
| 考试说明 | 缺席1/3学时者,取消考试资格,重修;总成绩不及格者,补考;补考不及格者,重修;补考或重修时,考试占100%。 | ||||||||||||||||
| 备 注 | 修读本课程的同学均应准时到课,若无法准时前来,应有请假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