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共关系》课程说明书 | |||||||||||||||||||
| 一、主讲教师信息 | |||||||||||||||||||
| 姓 名 | 张华筠 | 性别 | 女 | 学历 | 硕士 | 职 称 | 副教授 | ||||||||||||
| 研究方向 | 公共关系、社会保障 | 工作单位 | 商学院 | ||||||||||||||||
| 讲授课程 | 公共关系、人力资源管理 | ||||||||||||||||||
| 二、课程信息 | |||||||||||||||||||
| 课程名称 | 中文 | 公共关系 | 先修课程 | 管理学 | |||||||||||||||
| 英文 | Public Relations | 课程性质 | 必修 | ||||||||||||||||
| 学时 /学分 | 54/3 | 授课范围 | 2008级工商管理本科班 | ||||||||||||||||
| 授课时间 和地点 | 周三(双周)5、6节,11A304室;周五5、6节,11A108室 | 人数 
 限制 | 53人 | ||||||||||||||||
| 课程简介 | 公共关系学是研究组织相关公众之间相互传播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它是管理学、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市场营销学等学科相互交叉、融合而产生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的前沿学科。 | ||||||||||||||||||
| 三、教学资源 | |||||||||||||||||||
| 指定教材 | 周华主编,《公共关系学实用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北京,2009 | ||||||||||||||||||
| 参考文献 | 廖为建主编,《公共关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5年 
 张荷英编著,《现代公共关系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北京,2004年5月修订第3版 吕维霞编著,《案说公共关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北京,2003 | ||||||||||||||||||
| 
 | |||||||||||||||||||
| 四、教学信息 | |||||||||||||||||||
| 教学目标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公共关系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能从总体上把握公共关系学的理论体系,并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公共关系实践,分析实际案例,培养现代公共关系意识,完善自身公共关系素质,提高实际公共关系能力。 | ||||||||||||||||||
| 教学进度 (以周为单位) | 课堂讲授 | 实验、实习、作业、课外阅读及参考文献等 | |||||||||||||||||
| 教学内容摘要 (章节名称、讲述的内容提要,课堂讨论的题目等) | 内容及时间、地点 | ||||||||||||||||||
| 第1周 | 第一章 公共关系概述(4学时)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概念及界定 第二节 公共关系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和方法 | ||||||||||||||||||
| 第2周 | 第二章 公共关系的历史和发展(3学时)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起源与形成 第二节 公共关系产生的历史条件 第三节 当代公共关系发展概况 第四节 中国公共关系发展概况 | ||||||||||||||||||
| 第3周 | 第三章 公共关系的功能和原则(3学时)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功能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原则 | ||||||||||||||||||
| 第4周 | 案例讨论课(2学时) 
 第四章 公共关系的主体(3学时) 第一节 社会组织 第二节 公共关系组织机构 第三节 公共关系人员 | 公共关系案例讨论课基本介绍、案例“家丑外扬又如何”课堂讨论 | |||||||||||||||||
| 第5周 | 十一放假 | ||||||||||||||||||
| 第6周 | 第五章 公共关系的客体(3学时) 
 第一节 公众概述 第二节 目标公众分析 | ||||||||||||||||||
| 第7周 | 第六章 公共关系的传播手段(4学时) 
 第一节 传播及其基本要素 第二节 传播的基本方式及特点 第三节 公共关系传播媒介 | ||||||||||||||||||
| 第8周 | 案例讨论课(2学时) | “某饮料厂接连败诉的启示” | |||||||||||||||||
| 第9周 | 第七章 公共关系的工作过程(4学时) 
 第一节 公共关系调查——形象分析 第二节 公共关系策划——形象设计 第三节 公共关系实施——形象传播 第四节 公共关系检测——形象评估 | ||||||||||||||||||
| 第10周 | 案例讨论课(2学时) |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上海申博案例讨论 | |||||||||||||||||
| 第11周 | 第八章 专题活动(4学时) 
 第一节 记者招待会 第二节 展览会 第三节 赞助活动 第四节 其他专题活动 | ||||||||||||||||||
| 第12周 | 模拟课(2学时) | 新闻发布会模拟 | |||||||||||||||||
| 第13周 | 第九章 公关礼仪(4学时) 
 第一节 仪表风度礼仪 第二节 着装礼仪 | ||||||||||||||||||
| 第14周 | 第三节 会面礼仪 
 第四节 位次排列礼仪 第十章 企业公共关系(4学时) 第一节 企业公共关系的内容 
 | ||||||||||||||||||
| 第15周 | 第二节 企业形象识别战略 
 第三节 公共关系促进营销 | ||||||||||||||||||
| 第16周 | 第十一章 企业危机公关(4学时) | ||||||||||||||||||
| 第17周 | 第十二章 政府危机公关(4学时) 
 
 | 作业:分析汶川地震中政府的公关举措 | |||||||||||||||||
| 第18周 | 课程总结(2学时) | ||||||||||||||||||
| 教学方法 与手段 | 以案例分析为主讲述公共关系的理论体系及实务体系,并辅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 ||||||||||||||||||
| 学习方法 | 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记笔记,小组案例讨论,模拟,课后作业,课后复习。 | ||||||||||||||||||
| 五、实践教学(含课程实验、课程论文、读书报告、文物考察、野外实习、写生等) | |||||||||||||||||||
| 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 |||||||||||||||||||
| 六、成绩考核 | |||||||||||||||||||
| 平时成绩 | 占总成绩40%。其中作业质量和课堂案例讨论占30%,上课出勤占10%。 | ||||||||||||||||||
| 期末成绩 | 占总成绩60%,闭卷(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00分)。 
 题目类型有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填空题、案例分析题等。 | ||||||||||||||||||
| 考试说明 | 缺席1/3学时者,取消考试资格,重修;总成绩不及格者,补考;补考不及格者,重修;补考或重修时,期末考试占100%。 | ||||||||||||||||||
| 备 注 | 1.开学一周内,班长或课代表将其姓名、联络电话、手机以e-mail传送给任课老师。 
 2.若以e-mail与老师联络时,请于主题处注明您的班级、姓名及事由等。 3.修读本课程的同学均应准时到课,若无法准时前来,应有请假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