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管理前沿问题讲座(劳保)》课程说明书 
 | |||||||||||||||||
| 一、主讲教师信息 | |||||||||||||||||
| 姓名 | 宋士云 | 性别 | 男 | 学历 | 博士 | 职 称 | 教授 | ||||||||||
| 研究方向 | 劳动经济学 | 工作单位 | 商学院 | ||||||||||||||
| 讲授课程 | 管理前沿问题讲座、社会保障学等 | ||||||||||||||||
| 二、课程信息 | |||||||||||||||||
| 课程名称 | 中文 | 管理前沿问题讲座 | 先修课程 | 劳动经济学、管理学 | |||||||||||||
| 英文 | Lecture on Advanced Management | 课程性质 | 专业提高课 | ||||||||||||||
| 学时 /学分 | 32 /2 | 授课范围 |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2009级本科 | ||||||||||||||
| 授课时间 和地点 | 周一3-4节,周四1-2节;11-C201室 | 人数 
 限制 | 43 | ||||||||||||||
| 课程简介 | 本课程主要讲述有关劳动与社会保障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如劳动就业、收入分配、工资决定、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等,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扩大知识面。 | ||||||||||||||||
| 三、教学资源 | |||||||||||||||||
| 指定教材 | 无 | ||||||||||||||||
| 参考文献 | 1. 《从国富到民富》,卢现祥,《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第3期;《新华文摘》2011年第17期。 
 2. 《近年国民收入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下降问题研究综述》,付钦太,《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0年第4期。 3. 《中国收入分配中的几个主要问题》,李实,《探索与争鸣》2011年第4期;《新华文摘》2011年第14期。 4. 《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在于转变发展方式》,刘伟,《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新华文摘》2011年第10期。 5. 《工资增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莫荣、廖俊,《中国劳动》2011年第7期。 6. 《试论低端劳动力工资形成机制的变革及其经济效应》,中国人民大学课题组,《财贸经济》2011年第7期;《新华文摘》2011年第23期。 7. 《中国就业政策评价:1998—2008》,赖德胜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新华文摘》2011年第17期。 8. 《“民工荒”的原因、应对与劳工市场制度变革前景》,萧琛、胡翠、石文,《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11期;《新华文摘》2011年第2期。 9. 《农民工流动就业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王春超,《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新华文摘》2011年第12期。 10. 《人口转变、劳动力市场转折与经济发展》,都阳,《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第6期;《新华文摘》2011年第6期。 11.《劳动关系的现状、困境与影响因素分析》,章辉美、洪炉敏,《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第7期;《新华文摘》2011年第19期。 12.《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未来发展》,郑功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新华文摘》2011年第2期。 13.《户籍制度改革与城乡社会福利制度统筹》,蔡昉,《经济学动态》2010年第12期;《新华文摘》2011年第5期。 14.《通用管理能力》,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
| 四、教学信息 | |||||||||||||||||
| 教学目标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有关劳动经济与社会保障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
| 教学进度 (以周为单位) | 课堂讲授 | 实验、实习、作业、课外阅读及参考文献等 | |||||||||||||||
| 教学内容摘要 (章节名称、讲述的内容提要,课堂讨论的题目等) | 内容及时间、地点 | ||||||||||||||||
| 第9周 | 
 收入分配(一)1、2 | ||||||||||||||||
| 第10周 | 
 收入分配(二)3、4 | 课堂讨论 | |||||||||||||||
| 第11周 | 
 工资决定5、6 | ||||||||||||||||
| 第12周 | 
 ?劳动就业(一)7、8 | ||||||||||||||||
| 第13周 | 
 劳动就业(二)9、10 | 课堂讨论 | |||||||||||||||
| 第14周 | 
 劳动关系11 | 作业 | |||||||||||||||
| 第15周 | 
 社会保障改革 | 
 | |||||||||||||||
| 第16周 | 
 个人发展与团队建设 | 
 | |||||||||||||||
| 第17周 | 
 考试 | 
 | |||||||||||||||
| 学习方法 | 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记笔记,课后复习、浏览期刊网站。 | ||||||||||||||||
| 五、实践教学(含课程实验、课程论文、读书报告、文物考察、野外实习、写生等) | |||||||||||||||||
| ?? 课程论文、读书报告 | |||||||||||||||||
| 六、成绩考核 | |||||||||||||||||
| 平时成绩 | 占总成绩30%,其中含课堂讨论发言情况和出勤率。 | ||||||||||||||||
| 期末成绩 | 学期论文占70% | ||||||||||||||||
| 考试说明 | 缺席1/3学时者,取消考试资格,重修;总成绩不及格者,补考;补考不及格者,重修;补考或重修时,期末考试占100%。 | ||||||||||||||||
| 备 注 | 1.上课一周内,班长或课代表将其姓名、联络电话、手机以e-mail传送给任课老师。 
 2.若以e-mail与老师联络时,请于主题处注明你的班级、姓名及事由等。 3.本课程答疑时间、地点为:每周一14:30-17:30、商学院B-305室。 4.修读本课程的同学均应准时到课,若无法准时前来,应有请假条。 | ||||||||||||||||